案例介绍
“中国天眼”地质灾害治理和生态修复
“中国天眼”即中科院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全世界最大的天文射电望远镜。
2018年8月,周边山体落石影响“中国天眼”台址安全。8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天眼”安全运行作出重要批示。贵州省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沟通对接,立即启动应急治理工作。
待修复的坡面为岩石结构,近直立。我公司采取柔性生态护坡技术,使用自产的绿垒生态袋,克服了项目地限电、限水、屏蔽信号、作业面狭小、多班组交叉作业、冰雪冻融天气、工期极端紧张等各种困难,在坡面构建起一道120米长,30余米高的生态护坡系统。
2019年1月6日,天眼生态护坡主体工程顺利通过初步验收。贵州省自然资源厅等单位领导、专家出席验收会议,高度认可我公司工程质量和施工组织能力。
2020年1月,”中国天眼“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
2021年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察看”中国天眼“现场,听取情况介绍,并查看中国科学院制作的《FAST概况》展板,其中展示了“中国天眼”受损边坡在我公司治理前后的效果对比。



拉林公路定制化解决方案
拉林高等级公路(含318国道段)位于西藏自治区,被誉为“中国最美公路”。
2014-2017年,我公司先后承担了拉林高防水防裂基布铺设、边坡防护与生态修复等一系列工程,共栽植苗木14万多株,使用“绿垒生态”袋结合土壤活化与抗侵蚀喷播修复创面约35万平方米,使用植生毯修复创面约12万平方米。
拉林公路地处青藏高原,温差大,降雨期集中,蒸发量大,植被生长期短。施工创面母质层裸露,肥力极低。作业区绝大部分为砂砾土边坡,土壤粘结力差,水土流失严重,生态修复难度大。
针对修复区域的自然地貌和边坡质地等状况,我公司灵活采用了土壤活化与抗侵蚀喷播技术、柔性生态护坡技术等不同技术方案,取得了显著的生态修复效果。
乌海煤矿渣山无灌溉植树
项目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境内,业主曾采用多 种方法和技术试图在该渣山进行复绿,效果均不理想。
当地昼夜温差大,多年平均气温9.6°C,极端最高气温40.2°C,极端最低气温-36.6°C ,且存在干旱、低温冻害、风沙侵蚀、径流侵蚀等复绿难点。
2020年3月至5月,我公司受委托对矿区渣山坡面复绿。采用无灌溉植树技术栽植刺槐、构树、金叶榆、山杏等乔木和柽柳、柠条、沙棘等灌木近 万株,同时撒播紫穗、柠条、胡枝子、披碱草、沙打旺、高羊茅、黑麦草、紫花苜蓿等灌草种子,施工结束后未做养护。
2020年9月,项目业主方对该项目成活率进行验收。现场苗木长势良好,经取样方法检测,确认苗木成活率约为80%



三河市东部矿区岩石坡面生态修复示范工程
项目位于河北省三河市东北部,矿区主要为建筑用石料开采后遗留的裸露创面,原状创面表面几乎不存在可供植被生长的土壤环境,生态修复难度极大。
该示范工程修复创面分为一般岩质坡面和陡立岩石坡面,于2020年5月开展生态修复施工。
一般岩质坡面采用土壤活化与抗侵蚀喷播技术修复,边坡表面为强风化破碎岩石或碎石堆置覆盖,局部有少量弱风化、中风化岩石出露。
陡立岩质坡面采用柔性生态护坡技术结合土壤活化与抗侵蚀喷播技术修复,坡面主要为微-中风化岩石。
一般岩质坡面和陡立岩质坡面分别在当年8月初、8月末实现100%覆盖。
贵阳经金沙至古蔺高速公路路基边坡生态防护
贵阳经金沙至古蔺(黔川界)高速公路某标段路基边坡为岩质碎石结构,缺乏植被定植条件。
我公司根据现场情况采取了土壤活化与抗侵蚀喷播技术实现了快速建植,一个月后坡面出苗均匀,初具景观效果,三个月后植物盖度85%以上并基本具备植物护坡功能,十个月后的次年初夏即实现了以灌木为主的全坡面覆盖,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怀来项目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东八里乡北部矿山
怀来项目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东八里乡北部矿山。
本项目于2021年3月正式开工,于2022年10月完工,治理面积约5.5万平方米。
边坡高陡,地形复杂,生态袋坡面高度超过150米,坡角均大于70° 。局部坡度达到90° ,甚至存在负坡情形且存在大量松散破碎岩石。
针对本项目我公司采用了柔性生态护坡技术及结合挂网客土的土壤活化与抗侵蚀喷播技术,获得了显著的生态修复效果。